教宗公開接見:神枯需要得到瞭解,而不是被丟棄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靈性分辨的主題,當天論述了與情感有關的一個因素,即神枯。教宗說,這是衆人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經驗,能打消我們追隨福音的意志。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對人心説話”,可見分辨不僅是動腦筋的問題,也涵蓋如同感到内心荒蕪這樣的情感問題。這是教宗方濟各在10月26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論述的主題。神枯是什麽?教宗引用聖依納爵的話作出解釋。

神枯乃是“靈魂的昏暗、內心的騷擾、傾向卑鄙的事物,及由各種誘惑所引起的擾亂不安。這一切使人喪失信心,缺乏希望及愛情;人總是覺得懶洋洋的、冷淡、憂悶,好像離棄了造物主天主一般”。(《神操》317)

教宗繼續說,我們衆人都經歷過内心荒蕪的感覺,但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分辨它,“因為它也有重要的東西需要告訴我們”,因此不能讓它失去。

“沒有人願意感到憂悶、悲傷,的確如此。我們都希望總是過喜樂、快活和滿意的生活。然而,除了不可能之外,對我們也沒有益處,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改變一種傾向於罪惡的生活,能始於對所做的事感到憂悶和内疚的心情。”

教宗表示,内疚正是“良心受到譴責”。他以曼佐尼的長篇小説《約婚夫婦》中對博羅梅奧(Federico Borromeo)樞機與因諾米納托(Innominato)的那段對白的精彩描述,闡明這個思想。

因諾米納托因内疚度過了難熬的一夜後來到樞機面前,樞機卻把他視作帶來好消息的人。因諾米納托問道:“如果您知道,請您告訴我,這個好消息是什麽?”樞機答道:“天主觸動了你的心,願意讓你成為祂的人。”

教宗解釋道:“學會看懂憂悶,這很重要。在當今時代,憂悶一般被消極看待,視為千方百計要逃避的禍患。相反,它為人生能是必不可少的警鐘,邀請我們去探索瞬息和逃避無法讓我們看到的更富饒和豐產的景色。聖多瑪斯稱憂悶是一種心靈的痛苦,好似觸及身體的神經,在可能出現的危險或意想不到的益處面前喚起注意力。”

對願意履行善的人的情況則不同,在這種情況中,“憂悶是誘惑者想讓我們退卻的一個阻力”。那麽,在神枯時千萬不要改變主意,卻要“以這誘惑的提示完全相反的方式行事,堅強地持守這次神枯之前,所定的志向和決心”。(參閲:《神操》318)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工作、學業、祈禱,以及作出的承諾:如果我們一感到厭煩或鬱悶就放棄它們,最終則一事無成。這對靈性生活也是一個普遍的經驗:《福音》提醒,向善的路狹窄且艱難,需要搏鬥,克勝自己”。

“我開始祈禱,或奉獻於善工,奇怪的是,正是在這個時候,我腦中浮現出需要緊急處理的事務,需放下祈禱、不去做善工。我們衆人都有這個經驗。重要的是,對願意服事上主的人來説,不可隨從内心荒蕪的引領。”

教宗繼續說,在鬱悶的時刻,許多人都決定放棄所做的選擇,卻“不先停下來辨別這種心境”。然而,“一個明智的準則告訴我們,在神枯時千萬不要改變主意”。我們誦讀《福音》時,看到耶穌就是一個典範,祂堅決抵拒魔鬼的誘惑,而面對祂要承行天父旨意的果斷態度,這些誘惑蕩然無存。

教宗表示,“如果我們曉得以開放和有意識的態度對待孤獨和神枯,我們就能走出它們,在人性和靈性上得到强健。沒有任何試探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沒有任何試探會超過我們所承受的能力”(參閲:格前十13)。

“但不要逃避試探,要看到這試探意味著什麽,我感到鬱悶意味著什麽:我為何鬱悶?此時我感到神枯又意味著什麽?我感到神枯而無法前行,這又是怎麽一回事?”

最後,教宗鼓勵眾基督徒“向前進”。如果我們今天無法戰勝誘惑,我們就繼續行走,“明日必能戰勝它”。教宗對每一個人說:“願上主降福你這段靈性生活的行程,你要做勇敢的人!”

鏈接網址:www.vaticannews.cn

2022 October 26, 14:40

最新的接見活動

閱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