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Cookie Policy
The portal Vatican News uses technical or similar cookies to make navigation easier and guarantee the use of the services. Furthermore, technical and analysis cookies from third parties may be used.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click here. By closing this banner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cookies.
I AGREE
Second Rhapsody per piano e orchestra
节目表 播客
象征和平的鸽子 象征和平的鸽子 

教宗方济各第55届世界和平日文告全文

第55届世界和平日将近,圣座公布了教宗本届《世界和平日文告》全文,其中包括中文版。本届和平日将于2022年元旦举行,主题为「建立持久和平的工具是教育、工作与世代间的对话」。

(梵蒂冈新闻网)代际对话、教育和工作:这是教宗方济各在第55届世界和平日文告中提出的缔造持久和平的三条途径。本届世界和平日于2022年元月1日举行,教宗期勉人人参与和平的建设工程,同心协力铺平「和平之路」。代际对话意味著老少彼此聆听,秉持责任感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好能把家园代代相传。教育的一大要点在于减少军事开支,增加人才培育经费,让劳动者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才华,并得到就业保障。

以下是第55届世界和平日文告全文:

1. 「那宣布和平者的脚步,在山上是多么美丽啊!」(依五二 7)

依撒意亚先知的这番话所传达的安慰和释然,是要给在流亡中饱受凌辱、暴力和压迫,丧失尊严、生死不定的以色列人民。先知巴路克因触景伤情而自问:「以色列!这是什么事呢?怎么你竟住在敌人的国内,在异地衰老,与亡者同污,与降入阴府的人同列呢?」(巴三 10~11)。和平使者的来到,正是以色列人民重生于历史废墟的希望──一个光明未来的开始。

今天,令人难过的是,和平之路──也就是教宗圣保禄六世所给予的新名称:整体发展1 ──仍距离许多男男女女的真实生活十分遥远,因此与我们人类大家庭也十分遥远,而这个大家庭已完全彼此相连。尽管有无数的努力,以促成国与国之间建设性的对话为目标,然而,战争和冲突那震耳欲聋的吵闹声依然有增无减,与此同时,流行病扩展蔓延,气候变迁的影响和环境质量都日益恶化,饥馑干渴的悲剧也逐年增加,并在个人主义而非互助共享的经济模式之下继续重演。我们这个时代,与古时先知时代一样,穷人和大地的呼喊声2 不断地提升,哀求要得到正义与和平。

在任何时代,和平同时是上天所赐予的恩典,以及人类共同努力的成果。确实,我们可以说那是和平的「建造」──社会的各个不同机构都要有所贡献;也是和平的「工艺」──每一个人都要参与。3 我们全体都能共同合作去建造一个更和平的世界:从每个人的心中开始,而又从每个人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关系开始,以及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直到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开始。

在此我愿提出缔造持久和平的三条途径。首先是世代之间的对话,作为实现合作计划的基础。第二是教育,作为自由、责任和发展的要素。最后是工作,为充分实现人类尊严。这是为「缔结社会契约」4 所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没有这三个要素,每一个和平计划都无法持之以恒。

2. 以世代之间的对话来建立和平

这个世界仍然被疫情所引发的许多问题箝制着,「有些人试图躲进自己的世界来逃避现实,也有人以破坏性的暴力对抗现实,但是在自私地表现冷漠和暴力地作出抵抗之间,我们总有可能作出另一选择:对话。世代间的对话。」5

一切真诚的对话,除了正确和积极地交换意见外,还需要参与对话者之间的基本信任。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重拾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当前的公共健康危机已增加了我们的孤立感和自我封闭的倾向。老年人的孤独感紧随着青年人面对未来而缺乏愿景的无助感。此一危机确实令人痛苦,但也能激发出我们最好的一面。的确,在这疫情期间,我们在世界各地都看到了许许多多怜悯、分享、互助团结的例子。

对话意即彼此聆听、分享不同的观点,达到共识并同道偕行。在不同世代间的对话中促成这一切,意思就是打破冲突和丢弃文化的硬土,好能播下持久和共同分享和平的种子。

虽然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经常造成世代之间的隔阂,但当前的危机也让我们看到世代之间急需一种伙伴关系。青年人需要长者的智慧和经验,而较年长者则需要青年人的支持、爱戴、创造力和动力。

重大的社会挑战和缔造和平的过程,必然需要记忆保有者──即年长者,与推动历史向前的青年人之间的对话。每一方都必须愿意为对方留下空间,而不是为追求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坚持垄断全部的状况,就彷佛没有过去与未来一样。我们正经历的全球危机让我们更清楚,世代之间的接触与对话,应该是一个健全政治背后的驱动力,这个健全的政治不能以「零星的修补或仓卒的方案」6 来处理当前的问题,而是以爱他人为最卓越的形式,7 去寻求未来共同及永续的方案。

如果在困难中,我们能练习这种世代间的对话,「将能稳固地扎根于当下,并从这个位置探讨过去和未来:回顾过去,从历史学习,治愈那些不时影响我们的创伤;展望未来,激发热情,让梦想萌芽,唤起预言,满怀希望。当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可相互学习。」8 因为若是没有根,树木要如何成长结果呢?

照料受造界,正是我们要一起关心的事情。事实上,环境「是一份借用的礼物,每一世代必须留传给下一代。」9 所以,那些为一个更公义的世界而努力的众多青年人,都必须被赞赏并予以鼓励,因为这世界是托付给我们管理,要我们维护的。在面对急需改变历史方向10的挑战时──而这日常生活的挑战带来伦理和社会环境上的困难──他们不眠不休,并以热忱,尤其是带着一份责任感在为此而努力。11

另一方面,共同建造和平道路的机会,也不能忽视教育和劳动,那是为世代间对话所特别需要的环境和背景。教育为世代间对话提供了基本原理,而不同世代的男女应在劳动的经验中,发现他们能够合作并为了社会的福祉而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3. 以教导和教育作为和平的驱动力

近几年来,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资金大幅减少,此现象全世界皆然,大家多半把这些资金视为开支,而不认为那是投资。然而教导和教育是促进人类整体发展的主要工具;它们让个人更加自由、更负责任;也是捍卫并促进和平所不可或缺的。换而言之,教导和教育是一个能让有凝聚力的民间社会产生希望、繁荣和进步的基础。

但军事支出的增加反而超过冷战时期后的军事开支,而且似乎还会一直暴增。12

 因此,现在正是国家政府发展经济政策的好时机,翻转用于武器的公共基金及投资于教育基金的比例,刻不容缓。此外,释出财金资源,以适当的方式将之用于医疗保健、学校、基础建设、土地关怀等等,才能使真正的国际裁军程序大力促进国家民族的发展。

我希望在投资于教导和教育的同时,也能更努力于促进「关怀的文化」13,在面对社会分裂和反应迟钝的机构时,关怀的文化可以成为一个共同语言,致力于破除障碍、建立桥梁。「当国家内丰富多样的文化之间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国家才能发展。这些文化包括大众文化、大学文化、青年文化、艺术文化、技术文化、经济文化、家庭文化和媒体文化。」14 因此,必须透过「一个为未来世代及与未来世代的全球性教育协议,让家庭、小区、学校、大学、机构、宗教、政府及整个人类家庭致力于培养成熟的人」15,藉此打造一个崭新的文化典范。这协议是根据一种和平文化的模式,以友  爱为中心的发展和永续性,以及人类和环境间的协议,来促进整体性的生态教育。16

我们可投资于教育和训练年轻世代,并透过一个目标明确的培育方案,藉此帮助他们,把他们带到劳动市场上的适当位置。17

4. 以促进就业机会和保障劳动来建立和平

劳动是建立和维持和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让我们表达自己和我们的天赋、我们的承诺,我们的辛劳,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因为我们总是要与某些人,或为某些人工作的。从这个明确的社会角度来看,我们是在工作场所中学习致力建造一个更适宜居住且更美好的世界。

面临众多挑战的劳动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更是雪上加霜。数百万的经济和生产活动停摆,短期工人越来越没有保障;许多提供大众生活必要服务的劳动者,他们的公众和政治形象变得更低;在许多情况下,远距教学已导致学习不足,而且会使学业完成的时间延后。此外,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人以及最近失业的成年人,他们都前景黯淡。

尤其是非正规经济──其中往往牵涉到移工──受到经济危机破坏性的冲击。其中有许多人往往不受国家法律的承认,好像不存在一样。他们及他们的家人生活在极度不安稳的情况下,成为各种奴役形式的受害者,而且没有受到任何福利制度的保护。目前全世界的劳动人口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制度,或是极其有限的福利。在许多国家中,暴力和有组织的犯罪也在增加,侵犯人民的自由与尊严,毒害经济,阻碍共同利益的发展。对此,唯一的解答就是扩大有尊严的就业机会。

事实上,劳动是每一个团体建立正义与互助团结的基础。因此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科技的进步日渐取代人类的工作,因为这样做对人有害。工作是必要的,它代表人生在世的部分意义,是成长的途径,使人类发展和个  人满全。」18 我们必须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为能创造出解决方案与条件,提供机会给就业年龄中的每一位,好使他们透过工作,对家庭生活及整个社会都能有所贡献。

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需要在全世界推动良好和有尊严的工作条件,为促进公益以及照料受造物。创业的自由需要得到保障和支持,同时我们必须努力,使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得以更新,而不是把利润视为唯一的主导准则。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敦促各种企业尊重劳工基本人权的倡议,都必须在各个层面上推动、被接纳和予以支持,不仅提高消费者的意识,也藉此提升各机构及民间社团和企业组织的敏锐度。随着企业界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在社会上的角色,他们就越能成为人性尊严受尊重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能对建立和平有所贡献。由此看来,政治界蒙受召叫扮演积极的角色,去推动经济自由和社会正义之间公正的平衡。所有在这领域工作的人──从天主教工人到企业家──都能在教会的社会训导中找到明确的指导方针。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正当我们设法齐心协力,为能脱离这疫情时,我愿再次感谢所有以慷慨之心及责任感,在教导、捍卫人权、提供医疗照顾、促成家庭成员和病人之间的相聚,并为贫穷和失业者提供经济支持的那些人。我会在祈祷中记得那些受难者及他们的家人,继续为他们祈祷。

我向政府领袖及所有担负政治和社会责任的人士,向教会团体的牧者和牧灵工作者,向所有善心男女人士呼吁:让我们怀着勇气和创意,一起在「世代间的对话」、「教育」和「工作」的途径上同行。愿越来越多的人士以谦逊和勇气,日日努力,默默地成为和平的工匠。愿和平的天主时时领导他们,并且以祂的降福陪伴他们!

方济各

发自梵蒂冈

2021 年 12 月 8 日

 

(台湾明爱会 恭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参阅:《民族发展》通谕(1967 年 3 月 26 日),76 以下。

2 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2015 年 5 月 24 日),49。

3 参阅:《众位弟兄》通谕(2020 年 10 月 3 日),231。

4 同上,218。

5 同上,199。

6 同上,179。

7 参阅:同上,180。

8 《生活的基督》宗座劝谕(2019 年 3 月 25 日),199。

9 《愿祢受赞颂》通谕(2015 年 5 月 24 日),159。

10 参阅:同上,163、202。

11 参阅:同上,139。

12 参阅:向第四届巴黎和平论坛的与会者致词,2021 年 11 月 11~13 日。

13 参阅:《愿祢受赞颂》通谕(2015 年 5 月 24 日),231;2021 年世界和平日文告:「关怀的文化作为和平之路」(2020 年 12 月 8 日)。

14 《众位弟兄》通谕(2020 年 10 月 3 日),199。

15 参阅:全球教育协议影片讯息:一同眺望(2020 年 10 月 15 日)。

16 参阅:高级别气候雄心峰会影片讯息(2020 年 12 月 12 日)。

17 参阅:若望保禄二世,《人的工作》通谕(1981 年 9 月 14 日),18。

18 《愿祢受赞颂》通谕(2015 年 5 月 24 日),128。

链接网址: www.vaticannews.cn

2021 Dec 30, 09:04
Prev
February 2025
SuMoTuWeThFrSa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Next
March 2025
SuMoTuWeThFrSa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